技术介绍
___
我们的研究小组致力于利用先进的细胞模型,深入探索职业性粉尘对肺功能的影响,重点关注其在肺纤维化和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在其中的关键机制。
创新研究方法:
- 3D细胞模型 —— 真实再现肺组织微环境,模拟粉尘暴露后的细胞反应;
- 共培养细胞模型 —— 研究不同细胞类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肺部疾病的复杂病理机制;
- 气液界面(ALI)细胞模型 —— 真实模拟肺部气体交换环境,提高研究的生理相关性。
相比传统研究方法,这些先进细胞模型克服了单一商业细胞株短期研究的局限性,能够更全面地解析粉尘诱导的肺部病变,为职业病预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优势
___
传统的生物毒理研究通常依赖单一细胞系进行颗粒毒性或药物功效评估,但由于缺乏关键上游信号(如免疫反应),其结果可能存在偏差或局限性。相比之下,我们采用的多细胞模型能够模拟细胞间通讯和复杂生物过程,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基础。
突破传统研究局限,提升实验可靠性
- 克服单一细胞系短期研究的不足 —— 通过多细胞3D模型,更真实地模拟组织微环境,提高数据的生理相关性;
- 替代动物实验,减少伦理争议 —— 采用人源细胞模型进行长期毒理研究,避免物种差异带来的潜在误差,同时符合伦理标准;
- 提高药物筛选效率 —— 该技术不仅能深入解析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还能在新药筛选和治疗策略评估中发挥关键作用,为精准医学提供高效实验平台。
我们的3D细胞模型不仅具备高性价比,还能在更接近人体生理环境的条件下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推动生物毒理研究向更精准、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重点成果
___
- 我们的研究团队围绕职业性粉尘对肺部健康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政府及行业资助的研究项目,旨在深入理解粉尘诱发肺病的机制,为工人提供更有效的健康保护措施;
- 2018年至2020年,我们与澳大利亚煤炭行业及政府合作,开展了一项针对煤矿粉尘颗粒特征与尘肺病风险的研究。该研究通过系统分析不同煤尘颗粒的成分和毒性,明确了某些高危矿物对工人健康的潜在威胁。这一发现为煤炭行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企业优化粉尘管理,减少职业性肺病的发生;
- 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昆士兰州劳资关系办公室支持了我们关于职业性肺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该项目致力于构建创新的毒理学模型,深入解析煤矿及人工/工程石粉的毒性作用。研究团队与企业紧密合作,以优化防护措施和工作环境,降低粉尘对工人长期健康的影响,并为制定更科学的安全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 从2024年至2026年,我们在新南威尔士州iCare政府机构的资助下,进一步探索微粒诱发肺病的病因。该项目重点研究石棉、煤矿粉尘和结晶二氧化硅对肺部健康的影响,并采用细胞实验开发新技术,以识别导致职业性肺病快速发病的关键因素。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精准筛查高危人群,还可能推动更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为改善工人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科学支持;
- 这些研究成果为职业健康管理和粉尘防护技术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推动了职业病预防、早期检测和精准干预的进步。通过与政府及行业的合作,我们希望能够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让工人远离粉尘危害。